南財快評:經濟修復加快,四大特征凸顯
趙偉(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)
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、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,分別為50.1%、54.4%和52.9%,高于上月3.1、12.8和10.3個百分點。三大指數均升至擴張區間,表明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明顯回升,總體來看有四大突出特征。
首先,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回到臨界值上方,服務業修復幅度更大。1月,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分別錄得50.1%和54.4%,分別較上月提升3.1和12.8個百分點;非制造業PMI大幅回升,主要緣于優化調整防疫政策以來,服務業活動加快修復,服務業PMI錄得54%、較上月提升14.6個百分點,建筑業較上月提升2個百分點至56.4%。
其次,制造業內需修復快于生產,外需仍低迷。制造業PMI主要分項來看,需求修復快于生產,新訂單和生產指數分別較上月提升7和5.2個百分點至50.9%和49.8%,采購量提升5.5個百分點、高于原材料庫存提升的2.5個百分點,而新出口訂單僅提升1.9個百分點至46.1%、低于2022年11月水平,CCFI等高頻顯示出口活動依然低迷。
再次,非制造業需求修復快于制造業,服務業強勢反彈、穩增長加力。1月,服務業和建筑業新訂單分別提升14.2和8.6個百分點,幅度大于制造業新訂單的7個百分點;1月服務業修復主要來自居民活動修復,節后線下商務活動等修復,或對服務業需求形成進一步支撐。
最后,大企業修復快于中小企業。1月,大型企業PMI提升4個百分點至52.3%,中型和小型企業分別提升2.2和2.5個百分點至48.6%和47.2%、仍處于臨界值下方;大型企業生產和新訂單分別提升6.5和8.7個百分點,均明顯好于中型和小型企業。
綜前所觀,筆者以為,節后開復工加快具備諸多有利條件,繼續堅定看多中國經濟。宏觀主線轉向內需增長為主,驅動包括:新時代“朱格拉周期”帶來的制造業投資強勁,穩增長“加力”帶來的基建投資韌性,后疫情時代經濟修復及地產鏈的拖累減弱等。